医史为鉴丨《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》医德篇连载(二十一)
时间:2025-04-27 15:18发布人:小编浏览:
次
医德篇
欲得澄神内视,望之俨然,宽裕汪汪,不皎不昧
原文
夫大医之体,欲得澄神内视,望之俨然,宽裕汪汪,不皎不昧,省病诊疾,至意深心,详察形候,纤毫勿失,处判针药,无得参差。虽曰病宜速救,要须临事不惑,唯当审谛覃思,不得于性命之上,率尔自逞俊快,邀射名誉,甚不仁矣。
简介
选自孙思邈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一《大医精诚》。
语译
大医的体统,要做到澄静精神,返观内照。看上去俨然庄重,宽宏大量。审察诊断疾病的时候,意有所达,心思深入;详细察看身形脉候,不能有纤毫之失;判断处理针药的施用,不能有差错。虽然说疾病需要迅速施救,但要领在于事到临头不陷入迷惑,唯有详细审察,深入思考。不能在人身性命这种重要的事情上面轻率逞能、追求名誉。那是非常不仁德的表现。
阐释
这段文字重在强调医生的修养作为、职业精神、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。大医的精神应当是澄静的,同时也应是收敛于内,乃至于返观内照的。大医的仪容是庄重而宽宏的,既不耀眼,又不暗昧。这其实是大医内含了医道仁心之后,现形于外的表现,是一种长久积累医家修养以后的厚积薄发。在诊疗上,大医也贯彻了“医者意也”,真心实意,仔细谨慎。这是因为“人命至重,有贵千金”,既要迅速,又要精准,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精神。因此,真正的大医在治病救人时,及时而又稳健,不会轻率妄为,更不会为了沽名钓誉而逞能。这才是仁者的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