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医院概况 > 医院文化

医史为鉴丨《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》医德篇连载(十三)

时间:2025-03-02 15:29发布人:小编浏览:

  医,仁术也。仁人君子,必笃于情贰

  原文

  医,仁术也。仁人君子,必笃于情。笃于情,则视人犹己,问其所苦,自无不到之处。古人闭户塞牖,系之病者,数问其情,以从其意,诚以得其欢心。则问者不觉烦,病者不觉厌,庶可详求本末,而治无误也。

  简介

  选自喻昌《医门法律·明问病之法》。

  语译

  医学是仁爱之术。医家作为仁人君子,必当专注于人情。专注于人情,感同身受,则对待病人如同对待自己一般。以此为前提,询问病人的病苦,自然不会有疏漏之处。古人问诊,关闭门窗创造安静环境,心系病人,详细询问病情,顺从病人的心意,以真诚博取病人的欢心。如此,则问诊者和病人都不会觉得厌烦,从而能够详细地了解病情的本末,令医治不会出现错误。

  阐释

  这段文字说明医乃仁术,而将仁爱之心落到实处的关键,在于重视人情,如此才能推己及人。人是具有情感的,患病之人的病情与情绪交织起来,尤其复杂和敏感。喻昌认为,医者问诊时应当重视病人之情。医者与患者都是人,换位思考,感同身受,才能真切体会患者的病苦与焦虑。问诊既是对病人病情的获取,也是对病人心结的开解。《灵枢·师传》说“人之情,莫不恶死而喜生”,人之常情就是这样,所以医者要因循人之常情,既要如实告知病人的病情,也要给予信心和希望,引导病人配合,开解病人的苦恼。但是,医者也要注意不能曲意迎合病人的情绪,问非所问,更不能被病人或者陪同亲友干扰误导。所以医者应当注意“明以律己,诚以动人”,严守原则,以真诚打动病人,如此才能够与病人一起力挽狂澜,战胜病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