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医院概况 > 医院文化

医史为鉴丨《古代医家论医德医风医道》医德篇连载(十四)

时间:2025-03-09 14:42发布人:小编浏览:

image.png

  壹 医德篇

  仁即天之理、生之原,通物我于无间也

  贰 原文

  医何以仁术称?仁即天之理、生之原,通物我于无间也。医以活人为心。视人之病,犹己之病,凡有求治,当不啻救焚拯溺,风雨寒暑勿避,远近晨夜勿拘,贵贱贫富、好恶亲疏勿问,即其病不可治,亦须竭心力,以图万一之可生。是则此心便可彻天地,统万物,大公无我而几于圣矣。不如是,安得谓之医而以仁术称?

  叁 简介

  选自裴一中《裴子言医》卷一。

  肆 语译

  医学为什么被称为仁术?仁就是天理,就是众生的本原。仁是能够感通物我、使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德性。医者以救人活命为心愿,看待病人的病情如同自己罹患一般。凡是有病人求治,应当努力救治,无异于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。不要回避风雨寒暑,不要顾虑远近晨夜,不要在意贵贱贫富、情感喜恶、关系亲疏,都应当尽力施救。即使病人的病情已经严重到不可挽回,也要竭尽心力地救治,以求万分之一的生存机会。医家这样做,其心便能够通彻天地、统摄万物,达到大公无私的圣贤境界。医家如果不这么做的话,怎么能把医学称为仁术呢?

  伍 阐释

  “仁”是儒家宗师孔子所推崇的价值观念,“医乃仁术”说明了中医践行着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精神。仁者人也,“仁”是人性关怀的体现,是人与人之间相惜、相敬、相爱,并由对人之博爱延伸到对万物苍生的博爱。仁者爱人,“仁”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人道主义精神,以救死扶伤为务的医药行业与“仁”有着天然的契合,“医乃仁术”的观念为医家所广泛认同。从“仁”的角度出发,医家能够换位思考,把病人的他者之病,视为自己的切身之病,从而全身心地开展施救,不计辛劳危险,不计贫富亲疏,尽一切应尽之人力。在古人看来,这是统彻天地万物、大公无私的圣人境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