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通知公告

冬病夏治正当时,“三伏贴”+“督灸”火热预约中!

时间:2020-06-28 10:36发布人:高燕仙浏览:

  冬病夏治

  我院针灸科开展“冬病夏治——三伏贴+督灸”疗法,正值盛夏时节,气温高、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,行三伏贴+督灸疗法,进行扶正培本的治疗,起到更好的温阳补气、驱寒除湿效果,两者合一能够达到治疗、调养和预防秋冬发作或以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疾病的目的。

  三伏贴

  “三伏贴”又称“三伏天灸”,是一种由传统灸法和药物疗法有机结合的中医特色疗法,根据“春夏养阳”、“冬病夏治”的治疗原则,将中药敷贴于特定穴位上,以治疗秋冬发作的疾病,从而起到“缓则治其本”的作用,达到“治未病”的效果。

  2020三伏贴时间表

  伏前贴: 2020年7月6日

  初伏贴: 2020年7月16日—7月25日

  中伏贴: 2020年7月26日—8月14日

  末伏贴: 2020年8月15日—8月24日

  贴敷地点

  景谷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住院部

  三伏贴的作用机理:

  利用夏季阳气和温热药物的温阳补气、祛寒除湿作用,提升人体正气,扶正祛邪,调整人体阴阳平衡,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。

  三伏贴的特色优势:

  1.传统疗法副作用小。

  2.老少皆宜易于接受。

  3.操作简便,安全有效。

  三伏贴的适应症:

  (1)四肢冰凉怕冷、免疫功能低下、阳虚体质、气虚体质、亚健康状态等。

  (2)小儿体虚易感、消化不良(疳积)、慢性腹泻、厌食、遗尿等疾病。

  (3)呼吸系统疾病:体虚感冒、慢性咳嗽、慢性支气管、喘息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、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等。

  (4)消化系统疾病:虚寒性胃病、胃肠功能紊乱、慢性结肠炎、虚寒腹泻、慢性肠胃炎、消化不良、厌食。

  (5)妇产科疾病:下焦虚寒、宫寒、痛经、带下病、月经不调、慢性盆腔炎等。

  (6)风湿骨病:关节痛、骨质增生、骨质疏松、类风湿关节炎、风湿引起的各种颈、肩、腰、腿痛等。

 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:

  1.孕妇、严重心肺功能不足、糖尿病、过敏体质者、局部皮肤有创伤、溃疡、感染或有较严重的皮肤病者禁用;颜面五官部位、关节、心脏及大血管附近慎用。

  2.治疗前须清洁皮肤。每次敷贴4-6小时,小儿2-4小时。因药偏温热,敷贴期间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瘙痒及烧灼感,此为正常反应。

  3.局部有烧灼疼痛或小儿哭闹不止,可提前取下;若温热舒适,可保留一段时间,视情况延长或缩短敷贴时间;小儿皮肤娇嫩,应仔细观察其反应,可缩短敷贴时间。

  4.敷贴期间多饮水,忌剧烈运动,防药物掉落。

  5.敷贴期间注意防寒保暖、饮食清淡,忌食虾蟹海鲜及生冷辛辣油腻食物。

  6.敷贴期间如出现其他反应,可电话咨询或来院处理。

  7.敷药处皮肤若出现瘙痒或红色丘疱疹,局部起小水泡,一般不需特殊处理,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,切勿抓破水泡以感染,必要时门诊随诊。

  督灸

  “督灸”疗法,全年可灸,是一种专为打通督脉的灸法,也被称作是灸中之皇,是一种在督脉上施以药物灸和隔姜灸的疗法,其施灸面广、艾绒多、火气足、温通力强,非一般灸法所及。能激发协调诸经脏腑,发挥益肾通督、温阳散寒、破瘀散结、通痹止痛的功效,用于调理时能够平衡阴阳、抵御病邪、强化真元、温通气血、调整虚实的功效,从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。

  督灸的临床应用:

  治疗:适用于缓解因风、寒、湿邪所致的颈、肩、腰、腿等关节疼痛及软组织扭挫伤等所致的疼痛,对脊柱相关性疾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骨性关节炎、骶骨关节炎、老年性骨质疏松症、股骨头坏死等疾病的治疗有独特效果,尤其擅于治疗由强直性脊柱炎所引起的疼痛。

  预防:抗衰老,增强机体免疫力,提高抵抗力。

  保健美容:通过督灸的综合作用激发协调诸经、平衡阴阳、调整虚实等功效,达到保健、美容作用。

  注意事项:

  1.阴虚火旺、实热证患者忌灸;饭后一小时内不宜督灸。

  2.过饥、过饱、酒醉禁灸。

  3.督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,4小时内不宜洗澡。

  4.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,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,忌喝冷水、冰水和绿茶。

  5.上火现象,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,这也是艾灸的一种反应,这种现象表明阴阳正在调整,阳不胜阴,这时要多喝白开水,必要时可在涌泉穴进行穴位敷贴或温水泡脚。

  咨询电话:

  0879-3034210(医生办公室)

  0879-5228018(护士办公室)